伊莉討論區

標題: 農委會補助花博35億, 現在蕉價慘跌, 卻不肯啟動95機制來救蕉農的命? [打印本頁]

作者: JengJiunJou    時間: 2011-10-6 08:42 PM     標題: 農委會補助花博35億, 現在蕉價慘跌, 卻不肯啟動95機制來救蕉農的命?

提示: 該帖被管理員或版主屏蔽
作者: JengJiunJou    時間: 2011-10-6 08:59 PM

對現在的農委會主委陳武雄, 馬先生的左右手, 在我瞭解事情之後, 想拿來丟他的不是香蕉, 而是石頭.
作者: 虛偽的鎖骨    時間: 2011-10-8 05:36 PM

抱歉!已經沒有錢了~
不小心把膿委會的經費都拿去投資花博囉!
不好意思喲~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9 07:39 PM

這東西 花老百姓的錢 去幫公務員擦屁股收爛攤子的政策實在是不推
農委會各級單位都有機制 管理農地栽種的品項
獎勵轉作 休耕就是這樣來的
沒有徹底執行管理的動作 只要發芽長苗就發錢
沒做後續的動作 農民領到錢 馬上翻做其他賺錢的作物
獎勵變成提款工具多少補貼一些零用錢的感覺
基層去追蹤到收成 付薪水給公務員才有價值
現在只是空有機制 公務員領薪水不做事
還要花錢收購去幫他們善後 反正有問題花錢解決就好
變成請人來幫老闆多花錢的
沒有哪一任主委去嚴格執行的 都是來過水就走
出事丟個機制來大家錢發一發就好 都只是治標
作者: JengJiunJou    時間: 2011-10-9 10:02 PM

comer05: 這東西 花老百姓的錢 去幫公務員擦屁股收爛攤子的政策實在是不推
農委會各級單位都有機制 管理農地栽種的品項
獎勵轉作 休耕就是這樣來的
沒有徹底執行管理的動
在治本之前如果不先治標, 很多農民會先餓死.
治本固然重要, 難道農民的生活及命不重要?
公務員失職的後果, 難道要由農民來承擔?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9 10:35 PM

JengJiunJou: 在治本之前如果不先治標, 很多農民會先餓死.
治本固然重要, 難道農民的生活及命不重要?
公務員失職的後果, 難道要由農民來承擔?
這問題是 治標的方法是後來推出來的
治本的方式沒有徹底執行 所以到底應該先治標還是治本
農民承擔? 不要只看到一面
農民賺的時候 他又不用繳稅
農民賠的時候 政府要出來扛
芭樂價格好 先種先贏 後來搶種的倒楣
之前香蕉一斤要價30~35塊的時候賺的沒人說話阿
做生意本來就是有風險 賺的賠的 本來就要控管
政府的責任是 穩定物價 做好控管
控管做不好 是一個問題 農民本身搶種的 也難辭其咎
作者: JengJiunJou    時間: 2011-10-11 04:48 AM

comer05: 這問題是 治標的方法是後來推出來的
治本的方式沒有徹底執行 所以到底應該先治標還是治本
農民承擔? 不要只看到一面
農民賺的時候 他又不用繳稅
農民賠的時候 政
這種東西要控管, 控管失敗, 是政府的責任.
既然控管是由政府負責, 那農民的收入也是政府控管的結果; 控管成功的話就沒有風險可言, 控管失敗的話責任還是應該由政府來負, 怎麼會叫農民來承擔控管失敗的責任?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11 05:14 AM

政府的錢 是我們繳的稅 本來就應該好好利用
不是出了事情 發錢解決
身為依個農民 生產週期 大量出產的時候自己都有個底
像是西瓜 五月六月剛出來的時候一斤20~25
七八月盛產時期 一斤8~10元 因為供過於求所以價格滑落
也就是說 如果 今天是投機者搶種破壞行情 導致該價格崩壞
這本來就是應該要自己負責阿 前面也賺到了 後面吐回去
也只是剛好而已 賠錢賠到餓死? 不至於吧 東西的產期這麼長
又不是說 只開一次花 結一次果
一定是前中後段 我家自己種番茄
現在附近大家也跟著一起種 因為價格還不差
送拍賣市場 目前一公斤 還可以喊到70~90元
但是 如果 到了12月過年前 您猜猜 一公斤剩下多少錢
5元..... 所以 我也應該跑去抗議 跟政府要錢
採收一天請一個阿桑八百 採收120公斤
一公斤賣五塊連阿桑的工錢都沒有不夠
番茄的產期 三個月 從市場缺貨 到爆量價跌 都是週期性的
農民自己也要控管 又不是第一次種
做生意 只賺不賠 又不用繳稅 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反觀 這堆政客 來來去去 十年來也換過顏色
有那個好好去處理這問題
執行面打折扣
監督面幫忙跟政府要錢出來作秀
花這個錢我實在是覺得不值得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11 05:42 AM

忘了補充
其實我的重點在於 穩定機制的部份
如果控管做的好 相對的價格就會穩定
可能就不會出現 我採收第一個月 一公斤可以賣90塊的情況
也就是說 不會暴起暴落 所以總和的來說 賺的是差不多的
當然 如果可以規劃農地直達餐桌的機制
少了盤商那塊 東西反而更新鮮更便宜 品質更好
採收期 每個月都是均價每公斤30~40元
這樣不僅不會像炒股一樣 一堆人搶進搶出
作者: JengJiunJou    時間: 2011-10-11 05:32 PM

comer05: 忘了補充
其實我的重點在於 穩定機制的部份
如果控管做的好 相對的價格就會穩定
可能就不會出現 我採收第一個月 一公斤可以賣90塊的情況
也就是說 不會暴起暴落
你的意思還是控管失敗的責任還是要農民來吸收嗎?
因為他們有賺過所以因控管失敗所賠的錢就由他們來付就好了是嗎?
農委會的責任在哪裡?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11 10:19 PM

JengJiunJou: 你的意思還是控管失敗的責任還是要農民來吸收嗎?
因為他們有賺過所以因控管失敗所賠的錢就由他們來付就好了是嗎?
農委會的責任在哪裡?
所以閣下的意思是 納稅人的前 可以隨便發
我一公斤只有五元的時候 我去吵一吵要錢就好東西放著給他長就好了
控管失敗 是做生意的風險 跟您先前說 不管死活會餓死差很多
而且 這是競爭的市場 優勝劣敗本來就該淘汰不是一昧的保護
就如裕隆保護了三十年還是一是無成 後來還是在政府的幫忙下搞了一台納智捷
最後還不是去中國生產 把她養的肥肥的.
如果所有東西就這樣無限上綱的姿意的亂發錢 那麼 做股票賠了
開店倒了活不下去了 是不是應該也要要求補助
我也說 政府的責任在於控管 平衡
所謂的控管 是讓價格穩定 所以不會出現暴漲 爆跌的狀況
讓人沒有炒作的機會 現在是這個機制失靈
所謂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 管理在於統合使其有效率的運作
這事情不光是農委會 農委會是執行面 行政院是政策面
民意代表是監督面 這三個層面 都沒有 有效的運作
機制失靈不是就發錢解決事情根本無濟於事
更何況賺也賺到了 後其賠也賠了 整的來說 還是損益平衡甚至是有賺錢的
就你這三個問題 我簡短回答
1.做生意失敗本來就該自己吸收
2.自己付?先前有賺到 後面的價格差 還有其他通路 拍賣市場一公斤五塊
自行兜售一斤還有15~20塊 我幹麻要送拍賣市場
君不見拍賣市場價格再差 你在菜市場看到的價格都是固定的
3.農委會的責任在於健全市場 穩定價格 不是請他們來發錢
作者: JengJiunJou    時間: 2011-10-11 11:18 PM

comer05: 所以閣下的意思是 納稅人的前 可以隨便發
我一公斤只有五元的時候 我去吵一吵要錢就好東西放著給他長就好了
控管失敗 是做生意的風險 跟您先前說 不管死活會餓死
控管失敗非農民的風險, 這次是農委會的判斷錯誤, 讓作物產量過剩, 缺乏銷售市場產生的; 如果把錢投下去, 卻連成本的五成都拿不回來的話, 這不是要叫農民餓死嗎? 95機制是要當出現賣出價格低於成本太多時, 由政府以"成本的百分之95" 來將作物買下, 以減少農民的損失, "不是要讓農民賺錢, 是要減少農民的損失!"
農業是弱勢產業, 不加以保護的話到最後一定消失. 那國家為何要保護農業? 因為當一個國家的農業不足以養活自己國家的人民時, 就只有從外國進口了; 你以為外國在那個時候會給我們合理的價格及品質嗎? 那無異於命脈被外國抓著一樣, 只能任人宰割. 讓農業被淘汰? 你想亡國嗎?
農委會有責任保護農民, 尤其在產銷失衡, 價格慘跌, 不敷成本的時候; 該由政府來收購的時候就該由政府收購. 現在還不起動95機制的原因該不會是農委會已經補助花博35億, 所以沒錢來啟動這個機制了吧?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12 12:20 AM

首先 農委會並沒有判斷錯誤
是根本就沒有執行 我在先前的回文說的很清楚了
而且農委會下轄各地果菜拍賣/批發市場都是正常再運作
還有民間的批發市場通路
這些都是產銷合作的一個環節 並沒有所謂的銷售市場缺乏的問題
各有各的作用 如同你不會在菜市場看到拍賣價一公斤150塊的番茄一樣
會灑到不同地方去
我所指的重點是搶種這方面農委會監督執行不力
因為執行不力 再另外花錢去填那個錢坑這才是本末倒置吧
更何況 農產品的價格跟產量息息相關 盛產導致價格低落表示生產力過剩
既然有過剩的生產力 怎麼會有需要進口的問題 是應該輔導獎勵轉作
這就又是回到農委會執行的問題
農民不聽話短視看到更高價值的作物而去搶種 本來就該強制介入撤銷補助
怎麼是在花錢補助他們 這部就是變相告訴農民 轉作補助隨便領
市場價格不好 我再來幫你收 前期價格好你把錢收好 後面虧的 我讓你少虧一點
你去菜市場買會因為要支持農業
所以看到爛爛醜醜的水果一斤50可以馬上掏錢出來? 而且又不好吃
還是說 我為了價格好降低成本 用便宜農藥 催熟趕快上市搶錢
好的產品當然要支持 好的水果不需要廣告 吃過一次你就會回頭
但是 只想領補助 弄一些拐瓜劣棗的產品給你總不能都照單全收吧
這是我所謂優勝劣敗競爭市場的原則
而且通路很發達 菜市場這麼差的東西都可以賣到一斤15~20了
我的產品自行販售一定也高過這個價格 怎麼會去往死路裡走
硬要送一公斤五塊錢的拍賣價
我是就事論事 別扣這麼大的帽子給我
再說 農委會補助花博 不也是補助農民
原則上 花博是民間發起官方協辦的國際博覽會
借由官方的力量去整合採購 這些理論上來說 是編特別預算執行
作者: JengJiunJou    時間: 2011-10-12 03:23 AM

comer05: 首先 農委會並沒有判斷錯誤
是根本就沒有執行 我在先前的回文說的很清楚了
而且農委會下轄各地果菜拍賣/批發市場都是正常再運作
還有民間的批發市場通路
這些都
農委會原本給農民的訊息是: 香蕉將會有很大的市場, 尤其是中國; 這導致蕉農搶種. 結果中國自己的香蕉過剩, 不但沒有中國市場, 連其他的國外香蕉市場也因為海南蕉的低價傾銷而縮減. 這是農委會的失誤.
生產成本的95%可不是造單全收, 這是減少損失.
自行販售的話你要他去哪裡販售? 在哪裡設攤? 要增加多少成本? 如果要賣給其他攤販的話會有攤販敢收來路不明的水果嗎?
補助花博35億是不是已經影響到農委會的運作了? 農委會的經費原本就已經相對不足了, 要補助農民直接補助不是更好? 經過花博, 有多少被用在補助農民以外的事了?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12 05:42 AM

光訊息的部份 這可沒聽說 如果農委會這樣搞
自然是做契做 由政府收購出口
所以這訊息是哪來的 @@a
台灣很多契座農場 像是 7-11水果/沙拉  頂好
這些都是談好價格在下去栽種的契座農場
我家的產品曾經被統一超商詢問過 價格是不低
然而95啪的補助 只要有心可以變成150趴 這不困難
光肥料施放化肥跟有機肥的價差 有三倍
還有工時也可以灌水 那我的生產成本都用有基肥報 價格差很多的
以少報高 政府的錢很好請的
更何況基層登記追蹤做的這麼差

如果都使用補助
很有可能會出現劣幣逐良幣的狀況
我只要領轉做 翻耕經濟作物 然後崩盤 請補助
原則上 我只要把東西種下去 時間到去收成就好了 施肥照顧也都不用了
如果因為如此又有新的人力投入 排擠到原本用心栽種的農民
那台灣的農產品還有什麼競爭力可言
這樣才會喪失競爭力

說到通路 就如剛才說的幾間賣場之外
各地鄉鎮還有許多專營地方市場的私人批發市場
價格當然不會比大賣場的契作價來的好
但是在拍賣市場 有人蓄意拉貨的情況之下 是另外的選擇
再者如果要去跟攤販談其實也沒這麼難 我曾經有接洽過一些市場攤販
其實他們意願還滿高的
去年有水果乾工廠蓄意的在拍賣市場拉貨 出現一公斤10元以下的賣價
一次拉走32頓 那時候我有找過各地通路
其實配合意願也滿高的 有場地 有東西 沒有來路不明的問題
再者 網路販售也是一個方式 今年初 我在網路通路也售出四百多公斤出去
只要東西不差 品質好 價格即便比菜市場貴一些大家接受度也很高的

最後既然是特別預算自然是不影響去年已經編的預算
每年九月審核格年度的預算案 如果當年度有特別支出
經過審核則用特別預算去處理 當然也是要經過立法院
花博是一個形象 那時候記得所有的花價都是溢價收購
當時整個市場缺花缺的很兇因為都被花博買走了
他展期長花的生命有限 所以必須持續補充
然而花博不是只有35億可以解決
想當初當雄世運可是花了上百億
一個活動的促成有很多地方要出力 民間的政府的
這些都間接了去肯定跟照顧到了
我個人覺得比直接發錢還來的有意義
作者: JengJiunJou    時間: 2011-10-12 09:26 PM

原來如此, 契作嗎? 只能說那些農民太笨了, 只聽信消息卻沒有訂契約, 所以虧了農委會不負責. 教訓: 要懷疑這個政府所說的每個消息.

關於95機制, 因為有人會投機取巧, 所以就算農民真的損失慘重, 也不應該啟動, 是這個意思嗎? 農委會要做的是幫助農民, 而不是要懷疑農民吧?

你口中所說的那些用心栽種的農民, 如果也遇到了價格崩盤呢? 還是不應該補助嗎?

你販售的經驗, 希望能夠多多提供出來, 推廣給大家運用.

農委會編35億補助花博實在是太多了, 那會壓迫到運用在其他項目的預算, 導致其他項目的實行打折扣, 甚至沒辦法實行. 而且農委會還繼續編預算補助已經結束的花博. 我覺得直接補助需要的農民, 會比間接而延誤補助農民要好得多; 這是觀點的不同.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15 02:20 AM

我查了你說的資料
農委會並沒有提及中國及日本市場的需求
2010年五月蕉價不理想 是委請陸委會辦理香蕉出口
在農委會登記下 11,583 公頃、總產量預估為 19 萬 3,162 公噸
農委會只是管理單位 這是登記有案的 那翻作登記無案的呢
如果說 有確定的訂單 就跟當初日本每年訂立的收購量一樣
會規定品質 甜度 外觀 收購單位 能契作當然是最好
所以感覺您這消息 來源要在去確認一下

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政府要做的是輔導 健全市場 不是哪裡出事 哪裡發錢
我也舉了那裕隆了例子 適當的輔導可以幫助成長
一昧的亂發錢 對於市場並不會有幫助 只是讓更多人投入這個市場
耕作容易 收錢容易 讓價格繼續崩盤
而且 都已經說了 農委會都也計算好需求數量 跟可以種植的面積
大家搶種 本來就已經破壞機制 你都會說 35億補助花博會排擠
亂花錢補助一堆亂種的農民就不排擠其他農民
東西好花錢去買 跟東西不好 也花錢去買到底在鼓勵誰?
就拿農會收購白米來說好了 一公斤收購價在2元上下
如果 你有剛過兵 我相信你吃過那種米 如果 您覺得那是人間美味
我也實在沒話說
什麼樣的品質給什麼樣的價格 天經地義
我相信 應該不會有人會花一百多塊去買那樣品質的產品
花一樣的錢 怎麼不買金墩米 或是濁水米
想吃好一點的 再多花一點錢 買台梗九號米
這些米絕對不會出現在農會倉庫或者兵營的地區補給庫

要自行販售 當然要經營阿 做生意不就如此 一昧的等補助 什麼都不做
你才是真的把農民都看扁了
有心經營的 老早就在走這塊了 我還是後輩
如果您有空 y拍 露天都可以找到一堆農產品
如果您有心 可以關照一下
拿同樣東西 去菜市場 頂好 家樂福比較一下品質
會去吵會去抗議的 想說 多少補貼一些 又不用去勞心勞力的去自己賣
吵一吵就有人收 最好吵到95機制 又可以賺一筆

給你釣竿教你釣魚 比起 拿大家的錢發魚給大家強太多了
台灣地小摘種面積有限 比不過 美國 澳大利亞那種大面積耕種
只能強化農產品的品質 強化競爭力
別搞到最後 像是弄個啥兩兆雙星產業一樣 到處補助 補助到後來呢
你有看到 台灣有自家生產的超級跑車?
還是面板業的品質是超越夏普?
DRAM出口量世界第一?
這些都是一昧保護補助的產業
所以到底是靠補助在賺錢 還是靠補助強大
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
我已經舉了相當多了例子 您也沒辦法理解 可能是我太曲高和寡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15 08:33 AM

另外 預算書裡面並沒有持續補助花博的預算
不知道閣下是哪邊聽來的消息
有興趣 可以去行政院主計處翻一下100 101年度預算書
關於35億的補助案 是政府協辦 責成農委會為主管機關
總經費75.32億 中央補助50%跟農委會的預算沒有關係
農委會新聞稿
http://www.coa.gov.tw/show_news.php?cat=show_news&serial=coa_diamond_20100802161526
作者: JengJiunJou    時間: 2011-10-16 02:27 AM

comer05: 另外 預算書裡面並沒有持續補助花博的預算
不知道閣下是哪邊聽來的消息
有興趣 可以去行政院主計處翻一下100 101年度預算書
關於35億的補助案 是政府協辦 責成農
前面的討論應該是平行線吧.

就預算方面:
國9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總報告(修正本)
http://www.coa.gov.tw/files/web_articles_files/21120/12223.pdf
第150頁
(五十四)鑒於日本大阪花與綠博覽會及瀋陽花博會展期結束後,原場址歷經數年仍能維持為一美麗的花博公園。農委會補助台北市政府辦理「2010 台北國際
花卉博覽會」,中央共計編列補助經費共計39 億1,600 萬元,99 年度編列10 億元,硬體建設共計14 座展館,其中3 座為臨時館,11 座永久館,展期僅6 個月。為避免台北市花展只注重硬體建設,花展只是曇花一現,

"特要求農委會補助台北市花博之經費",(農委會出錢)

除花博展期之支出外,應要求台北市政府適當勻支該項補助,維持花博展結束後至少三年持續花展維持經費。

10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總報告(修正本)
http://www.coa.gov.tw/files/web_articles_files/22913/12642.pdf
第239頁
(十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分別在98 年度編列20 億元(法定預算19 億5,000萬元)、99 年度編列10 億元(法定預算9 億元),

"且預計在101 至103 年度共編列6.63 億元,補助「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經費,"(補助經費還在繼續編列)

總計補助經費約35.13億元。

"花博總經費95.1 億元中,高達36.94%係由農糧署補助,"(農委會的署)

然根據98 年度台北市政府地方總決算審核報告,審計部指出台北市政府各相關機關辦理花博預算編列及計劃執行情形,核有:1.接受中央補助款之預算編列及請款未盡覈實;2.計畫執行進度落後,造成預算執行績效欠佳;3.預算保留未盡覈實;4.花博展場建設估驗計價不實及施工管理欠當等情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應就審計部審核內容,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補助經費有關部分,向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出專案報告,並提供補助項目明細。

明明就是農委會出的錢, 還說"該項補助經費並無排擠該會既定農業發展及相關預算"; 那篇農委會的新聞稿是不是在說謊啊?
而且, 花博總經費是95.1 億元, 怎麼在新聞稿上變成總經費 78.32 億元了?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16 11:49 AM

您所提及的審查報告 是年底完成預算執行要送交監察院檢討的報告書
說明預算編列與執行項目
貼給您看的新聞稿 是開始的時候規劃的預計規模 日期點不同
後來總經費有膨脹 這些都是公開資訊 沒有什麼奇怪的
倒是我沒去挖 審查報告是失漏

然而 我們的討論點在於該不該使用95機制的問題
花博補助 是您對這問題點的切入點
因為我覺得這個補助方案是有問題的
當時蘇前主委主要要推的事農產品 生產履歷的項目
這個95機制 應該是配套措施
當時日本要求所有輸入日本國的農產品必須要有生產履歷
所以 台灣目前只有部分農民為了輸出日本自行花錢認證生產履歷的平台
但是 生產履歷要完全執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支出
認證 登入生產履歷的平台費用 不是每個農民都負擔的起
如果再由農委會補助 執行面似乎會有困難
當時各地農會已經在做紙本作業 後來又喊卡
到現在 也只是小規模的輔導進入生產履歷這個平台
當然如果 都使用生產履歷登入
農委會可以更精確的管理所有生產項目
沒有登入的 偷種的 只能在小規模市場自行處理
對於市場的價格干預有限
所有的施種 施肥 工時 都要完整登錄到生產履歷平台
這時候 萬一價格崩盤 還有補助的依據
但是 光只有95機制 任意補助 我還是覺得不妥
作者: JengJiunJou    時間: 2011-10-16 09:59 PM

comer05: 您所提及的審查報告 是年底完成預算執行要送交監察院檢討的報告書
說明預算編列與執行項目
貼給您看的新聞稿 是開始的時候規劃的預計規模 日期點不同
後來總經
從原來78.32億元追加到95.1億元嗎? 追加了16.78億元, 約21.4%, 兩成左右; 原來的預算書也未免太不精確了, 故意少報好過關嗎? 追加到浮報預算的地方了嗎?(讓我想起內湖捷運預算從328億追加到667億, 品質還變差, 到底怎麼追加的?)

說到生產履歷, 在政黨輪替後,預算從2.4億降到只剩下7200多萬; 原來就只有部分執行, 現在執行又更加困難了, 難怪農委會的控管會失敗, 因為把控管用的預算降下來了(聯想到補助花博的預算了嗎?). 不管如何, 當價格崩盤時, 保護農民還是應該是農委會的責任; 救急, 而非救貧; 所以我還是認為即使制度不周嚴, 直接補助還是有其必要, 必要時還是應該實行95機制. 這一部分的討論已經變成平行線了, 大概再怎麼討論都沒辦法說服對方.
作者: comer05    時間: 2011-10-16 11:43 PM

您的說法太偏激了
我從不討論顏色的問題 是政策面的問題
預算追加 可不是某政黨的專利 您這樣說 下面那些政務官實在太難堪了
不管哪個顏色上去 都要被罵 綠的上 被藍的罵 藍的上 被綠的罵
一個計畫的執行本來就會有很多變數
又尤其這計畫長達一年多
所有的採購人員都要知道市場價格? 也只能概略推估
本來也只是半年的展期 用完要拆 後來說太浪費又改圖強化設施
當初的中山足球場就是被罵說浪費 這是一個例子

不管政府怎麼換人當 政務官都是一樣的 提計畫 執行都是下面的公務員
除非部會首長本身很有遠見 或想法 通常都只是過水的橡皮圖章
不然就是只管哪裡有油水撈 下面的事 有其他人會去處理
很多事情 只有利益沒有顏色 從政策面去探討比較理性 一昧的說某黨如何
實在是有失公允
我想 部會首長最了解自己單位的 應該只剩下參謀總長

制度本身的周延度是有的 只是執行面折扣打很大
所以我才強調 "領了補助 又改種"
也就是說 制度再周延 執行不確實 也都只是惘然
最後 也只能發錢平息民怨 貌似有在做事的感覺
不然怎麼會有95機制出現
因為大家也都是過水阿 也沒換了人就比較精實
沒有一年控管精確過
幾十年來 阿兵哥就負責吃這些過剩的水果 農產品
部會首長 每年都要表演一次吃水果的戲碼
對藍 對綠 我個人實在是不抱任何期待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67.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