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蒲松齡的《聊齋誌異》
頁: [1] 2 3

fd12few 發表於 2013-9-9 07:59 PM

蒲松齡的《聊齋誌異》


清初出現了蒲松齡的《聊齋誌異》蒲松齡(一六四○ -- 一七一五),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是清代著名的小說家。他誕生在一個沒落的科甲相繼的世家。在他祖父的時代,家庭已開始衰落。他就是在貧困的家庭中長大的。從幼年起,他受家庭影響,羨慕功名,醉心科舉。十九歲初應童子試,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名振一時。此後屢試不第。三十一歲,迫於家貧,應聘任江蘇寶應縣知縣的幕僚,次年辭職回鄉。此後一直在鄉紳家設帳教學,有機會時仍應考。四十五歲,在濟南應試,因病沒有終場。四十八歲,再游濟南,仍未考中。七十一歲,始成貢生,四年後逝世。他一生科舉不得意,長期過著貧困的墊師生活;他的大部分活動在淄邑和濟南之間,但接觸的人物卻非常廣泛,上至統治階層人物,下至農夫村婦、僧道術士。他同情農民疾苦,不滿現實,但又始終不忘進取功名,他既收集過民間的故事傳說,又有豐富的生活閱歷,為他的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的《聊齋誌異》,在二十歲左右開始創作,四十歲前後成書,其後不斷增補,五十歲才寫定。此外,又著有《聊齋文集》、《詩集》等。他在中國文學界得享盛名,就是由於《聊齋誌異》一書。

         它直承晉唐小說的傳統,「用傳奇法,而以誌怪」,不僅一書而兼二體,而且以其卓越的思想藝術成就,把我國傳統的志怪傳奇體小說推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因此,從我國小說發展史來看,以《聊齋誌異》為代表的擬晉唐小說的崛起,不僅標誌了我國傳統的志怪及傳奇文的中興,而且代表了作為我國小說一支的文言小說的藝術高峰。

         首先,從《聊齋誌異》的思想內容看。《聊齋誌異》有作品四百多篇,內容豐富,除小說外,還有筆記、雜文和寓言故事等。《聊齋誌異》雖為志怪傳奇體小說,但在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這一點上,特別是在反映現實生活的廣度與深度上,都無可比擬地超出了它以前和同代一切同類作品。拿《聊齋》和六朝志怪小說相比,後者雖然在鞭撻統治階級的兇殘、反映勞動人民的願望和疾苦,如《向杲》、《席方平》、《促織》等。

        以及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惡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如《嬰寧》、《阿寶》等。但《聊齋誌異》觸及這方面內容的作品,不僅數量更多,內容更集中,而且反映和揭露的程度也更深刻。例如同是揭露統治階級的兇殘,如《王子安》、《司文郎》。《聊齋》在這方面的篇幅,比之《搜神記》、《述異記》、《齊諧記》等所有六朝志怪小說的總和還多;其中如著名的〈促織〉、〈席方平〉、〈夢狼〉、〈梅女〉、〈鶚鳥〉、〈公孫夏〉、〈崔猛〉、〈商三官〉、〈紅玉〉、〈石清虛〉、〈向臬〉等篇,都要比六朝志怪中的同類作品寫得更入木三分!

         再拿《聊齋》和唐人傳奇相比,後者多集中於描寫男女青年的愛情婚姻悲劇,這雖然也有著較深刻的社會意義,比之《聊齋》所展示的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終未免有些遜色;而且即使是部分內容,《聊齋》無論是在描寫封建禮教,對於青年男女的迫害方面,還是在表現青年男女的迫害方面,或者是表現在青年男女對於愛情的執著追求方面,都要比唐人傳奇中的有關描寫略勝一籌。

         其次,從《聊齋誌異》的創作方面看。六朝志怪多記神異怪誕之說,其現實生活的基礎相當薄弱;至唐代傳奇,題材有所擴大,轉而對現實生活作深入的細緻的描寫。《聊齋誌異》按其性質看,應屬於「志怪」一類,但它借鑑和運用了唐人傳奇的手法,亦即魯迅先生所說的,「用傳奇法,而以誌怪」,從而使志怪創作別開新生面。具體地講,《聊齋》繼承了六朝志怪的浪漫主義傳統,又吸取了唐人傳奇的現實主義守法,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一種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例如《聊齋》所寫多為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但作者卻善於巧妙地把這些非現實的事物組織到現實社會中來,使幻想世界和現實世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幅人鬼相雜、幽明相間、「出於幻域,頓入人間」的生活畫面;同時在具體描寫這些非現實事物時,又擅長把狐魅精怪人格化,把幽冥世界世俗化,使讀者幾乎忘掉他們是鬼狐,只是在他們表現了某種超現實的力量時,再記起他們實為異類。正是由於《聊齋》採用這種我們通常稱之為兩結合的創作方法,因而一方面使它繼續保持了作為志怪小說的荒誕特色,同時這 荒誕之中又顯示了平常和真實,即所謂誕而合情。

   《聊齋誌異》是一部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和想像豐富的作品,具有下列鮮明的特色:

        塑造了許多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品既閃爍理想的光輝,又能把婦女特徵和花妖狐魅特徵巧妙地統一起來。典型形象有少女嬰寧、香玉、白秋練、連鎖等,她們反對壓迫、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堅強性格,給人印象深刻。

       情節曲折,敘述生動,故事性強。許多故事所敘,時而人間,時而幻域;時而陽世,時而冥府;豐富的幻想,常和現實緊密相連。《夢狼》就是如此,集中地概括了封建統治者兇惡本質,反映了人民願望。

         具有獨特的語言風格。作者吸收了《左傳》、《史記》和歷代文言小說的語言藝術,又適當提煉口頭語言,使敘事、對話更為生動傳神。

        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作者繼承了前人短篇小說的優良傳統,又從民間故事、傳說和戲曲中吸取豐富養分,因而形成了此種風格,為人們喜愛。...<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混血寶寶 發表於 2013-9-10 09:12 AM

很好看 除了原文本之外

現在有白話文版本

iygjghyjhguy 發表於 2013-9-10 04:21 PM

個人喜歡這本小說

多讀還可以增加國學實力呢!

lwk42 發表於 2013-9-15 04:51 PM

很喜歡<聊齋>虛幻而又現實
故事吸引,篇幅又少很快看完一篇

wangyuju 發表於 2013-9-16 04:43 PM

人無情妖卻有情,他說的是可憐的世道下漸漸被忽略的善本性<br><br><br><br><br><div></div>

boyd1014 發表於 2013-9-16 10:23 PM

原來是這樣~多增加知識不錯~~~~~~~~~~~~~~~

m麥瑞克 發表於 2013-9-17 12:24 AM

終於有個真正以中國文學的角度來討論
中國文學應以古書為主軸
而不是現代武俠小說或是看電視去了解歷史真正的來源
還有炒爛的三國

skykiss 發表於 2014-7-28 01:54 PM

本帖最後由 skykiss 於 2014-7-28 02:14 PM 編輯

1.狐之惑:〈胡氏〉、〈黃九郎〉
2.鬼之魅:〈聶小倩〉、〈公孫九娘〉、〈頭滾〉、〈屍變〉、〈捉狐射鬼〉、〈宅妖〉、〈死僧〉
3.魂之旅:〈長清僧〉、〈魯公女〉、〈閻羅薨〉、〈酆都御史〉、〈僧孽〉、〈曹操塚〉、〈甄后〉
4.性之疑:〈畫皮〉、〈金生色〉、〈鬼妻〉、〈霍生〉、〈馬介甫〉
5.夢之異:〈竹青〉、〈王桂菴〉、〈蓮花公主〉、〈夢別〉、〈鳳陽士人〉、〈成仙〉、〈鬼作筵〉
6.命之乖:〈三生〉、〈柳生〉、〈三仙〉、〈李伯言〉、〈翩翩〉、〈牛飛〉、〈老龍船戶〉、〈長治女子〉
7.心之幻:〈五通〉、〈泥書生〉、〈畫壁〉、〈藥僧〉、〈陸判〉、〈岳神〉、〈巧娘〉、〈蘇仙〉、〈花姑子〉、〈義犬〉、〈鴻〉、〈毛大幅〉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33ymit 發表於 2014-7-31 11:32 PM

很喜歡看聊齋改編成的連戲劇阿~~

summer11819 發表於 2014-8-1 01:22 PM

這是我國小看的書 ,選的是白話本簡單的那一種, 一職想找機會看看 原文的<br><br><br><br><br><div></div>

匪兵乙 發表於 2014-8-1 08:40 PM

蛇人

東郡某甲,以弄蛇為業。嘗蓄馴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額有赤點,尤靈馴,盤旋無不如意。蛇人愛之異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補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啟笥,二青亦渺,蛇人悵恨欲死。冥搜亟呼,迄無影兆。然每至豐林茂草,輒縱之去,俾得自適,尋復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絕望,怏怏遂行。出門數武,聞叢薪錯楚①中窸窣作響,停趾愕顧,則二青來也。大喜,如獲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頓止。視其后,小蛇從焉。撫之曰:“我以汝為逝矣。小侶而所薦耶?”出餌飼之,兼飼小蛇。小蛇雖不去,然瑟縮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讓客者。蛇人又飼之,乃食。食已,隨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輒中規矩,與二青無少異,因名之小青。炫技四方,獲利無算。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為率,大則過重,輒更易。緣二青馴,故未遽棄。又二三年,長三尺余,臥則笥為之滿,遂決去之。一日至淄邑東山間,飼以美餌,祝而縱之。既去,頃之復來,蜿蜒笥外。蛇人揮曰:“去之!世無百年不散之筵。從此隱身大谷,必且為神龍,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蛇人目送之。已而復返,揮之不去,以首觸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動。蛇人悟曰:“得毋欲別小青也?”乃發笥,小青徑出,因與交首吐舌,似相告語。已而委蛇並去。方意小青不還,俄而踽踽獨來,竟入笥臥。由此隨在物色,迄無佳者,而小青亦漸大不可弄。后得一頭亦頗馴,然終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于儿臂矣。   
  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見之。又數年,長數尺,圍如碗,漸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經其處,蛇暴出如風,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顧已將及矣。而視其首,朱點儼然,始悟為二青。下擔呼曰:“二青,二青!”蛇頓止。昂首久之,縱身繞蛇人如昔弄狀,覺其意殊不惡,但軀巨重,不勝其繞,仆地呼禱,乃釋之。又以首觸笥,蛇人悟其意,開笥出小青。二蛇相見,交纏如飴糖狀,久之始開。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與汝別,今有伴矣。”謂二青曰:“原君引之來,可還引之去。更囑一言:深山不乏食飲,勿擾行人,以犯天譴。”二蛇垂頭,似相領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過處林木為之中分。蛇人佇立望之,不見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異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戀戀有故人之意,且其從諫也如轉圜②。獨怪儼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數世蒙恩之主,轉思下井復投石焉;又不然則藥石相投,悍然不顧,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這篇也非常值得一讀...<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Puppet 發表於 2014-8-8 04:38 PM

好看,大學時曾修過這門課
屢屢在聽教授講解時,都不自覺的便走進那個世界

人與妖,有別;人與妖,無別
然何為妖?何為人?
我想,這就是聊齋迷人的地方吧

tombig0125 發表於 2014-8-9 12:46 AM

王士禎贈與蒲松齡的詩相當貼切啊~
姑忘言之妄聽之,
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厭作人間語,
愛聽秋墳鬼唱詩。

f573309 發表於 2014-9-10 08:21 AM

n年前就想看這部.可是對鬼怪之說興趣缺缺.故而一直沒看.
看了大家的留言.貌似不錯耶'{:37:}

adie012 發表於 2014-9-10 08:28 PM

姑妄言之妄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對一個喜愛嘴砲的學生而言真是描述的太貼切了<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