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刻意放鬆][胡展誥]
頁: [1]

6雲心孤愁9 發表於 2023-4-14 09:47 PM

[心理][刻意放鬆][胡展誥]

【書本類型】:心理
【書名】:《刻意放鬆》
【作者】:胡展誥
【譯者】:(可選擇填寫)
【ISBN】:(可選擇填寫)
【內容】:
▍其實我們真的都累了

剛開始從事心理諮商的前幾年,我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兒童和青少年,無論他們因為什麼問題被大人帶到我這裡,多數的孩子都是充滿活力、神采奕奕的。他們開心地玩、暢快地哭、用力地生氣(也包含跟我吵架),並且充滿好奇地探索治療室裡的一切,雖然偶而會因為這樣弄壞幾個玩具。

為了讓治療效果擴及到諮商室之外,我主動與他們的父母及老師談話,設計許多有助於理解兒童青少年心理的課程,投注大量的時間與力氣到許多地方演講,希望能夠在這過程中與他們建立合作關係,協助他們在教養上更輕鬆一些。

可是,事情並沒有我所想的那麼順利。

這些大人要不是漫不經心地滑手機、改作業、做自己的事,不然就是與旁邊的人聊天,還有人大喇喇地睡到差點從椅子上跌落。有好多次才剛踏入演講的會場,台下那一雙雙哀怨與空洞的眼神凝視著我,好像我是他們累世的冤親債主。也曾遇過有老師一臉厭倦、毫不客氣地說:「我學這些要幹嘛?現在的孩子沒救了啦!」

【一群累壞了的大孩子】

我在他們身上感覺不到活力,除了一臉倦容之外,對工作缺乏熱情,對關係經營失去希望感,除了趕快把手邊的工作完成之外,他們似乎對於學習更多新的東西相當排拒。除了「厭世」二字,我找不到更貼近這一群人的形容詞。

有一段時間,我在與這些大人接觸時開始感到挫折、無力,甚至浮現負面情緒:「孩子是你們的,不是我的,幹嘛對我有情緒呢?」「如果連你們都是這種消極的態度,孩子怎麼可能教得好?」「假如這一群人都是這種德行,我實在很懶得再花力氣為他們思考更好的課程內容……」

等一下!

缺乏成就感與希望感、容易情緒化、抗拒學習新東西……我當下所感受到的情緒,不就是這一群大人內在最真實的寫照嗎?

那一刻我才驚覺:原來這些家長與老師並不是消極,也不是拒絕成長,而是他們真的太疲憊了,以至於內在慢慢失去容納新事物的空間,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這一群人從事的工作並不是什麼重度勞力或極具危險性的職業,他們就跟你我一樣,或許只是平常的上班族,有固定的休假、可預期的薪資、明確的升遷機制,工作內容也不常有太大的變動。我們的收入或許可以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偶而也會出國旅遊、參加團購、吃美食……,如此堪稱穩定的生活,怎麼還會有壓力或過勞呢?

原因在於,這些方式都是「由外而內」的自我照顧,我們是透過外在的因子來調節內在的壓力,但另一個影響我們身心狀態的重要管道,就是「由內而外」的心理歷程,包括你解讀事情的框架、看待自己的觀點、是否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這是一種相對主動的過程,也就是說,雖然每一個人處在同樣的情境,卻有截然不同的解讀與影響情緒的關鍵因素。

我發現這些人的內在都有一些共通點:

● 對自己的要求近乎嚴苛,不允許自己有犯錯的機會。
● 對事情經常抱持最糟的預期,好像不擔心的話,壞事就會發生。
● 希望事情可以完全按照預期發展,不允許任何意外發生。
● 知道放鬆很重要,卻又覺得休息或娛樂是不應該、不重要的事。
● 以為只要不工作的時候就是在放鬆。
● 麻煩的是,我們都誤以為前面幾個現象是正確的。

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被環境灌輸且深信不疑的信念,即使明明處在安全或舒適的狀態中,這些信念依舊隨時督促我們要保持警戒,以避免發生不好的事情,而我們也因此不自覺地長期處在難以放鬆的狀態。

原來,那些我一直以為很難教的大人,其實只是一群累壞了的大孩子。

【放鬆了,才有前進的力量】

後來我到學校、企業、政府單位帶領研習時,一開場就會溫和而真誠地鼓勵他們照顧好自己:「假如你有帶咖啡或飲料來,請記得隨時優雅享用;假如你有帶作業或考卷要來改,請放心處理你的工作,處理完以後如果有興趣,歡迎隨時投入聽講;假如你現在很想睡覺,怎麼辦呢?沒關係,我現在就帶領各位做一段呼吸放鬆練習。」

每一次當我講完這段話,現場都有人笑出來,有些原本看起來很緊繃的人,臉部線條變得柔和放鬆許多。絕大多數的人會放下手邊的東西,端正坐姿,閉上眼睛,準備跟隨我開啟一段放鬆之旅。

我說這一段話的目的不是為了討好聽眾,或者故意吸引他們目光,而是打從心裡想好好照顧眼前這一群人。面對疲憊、緊繃的人,唯有先照顧好他們、營造一個放鬆且滋養的氛圍,才有可能讓他們清出一些內在的空間,願意開放自己,涵容更多你想要他們吸收的訊息。當他們被照顧了、放鬆了,才有力氣回過頭去好好經營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出乎意料的是,每一次在完成呼吸放鬆練習之後,大部分的人都選擇放下手邊的工作,專心聽講,即使少部分決定要先改作業的人,也很明顯地加速處理手邊的事情,然後抬起頭聽我演講。我只是允許他們放鬆,但他們的態度卻比被他人規定或督促時還要主動且專注。

可惜的是,從小到大我們努力學習積極、學習努力,就是忘了學習放鬆;我們很努力學會照顧別人,就是忘了學會照顧自己。因為這樣,我的諮商風格開始轉型,從早期重視指導與教育,加入了更多鼓勵與支持的元素。因為我相信,當一個人的內心擁有了餘裕空間,就能重新長出學習與成長的動力。

坦白說,有時候當你停滯不前、覺得低落或困頓時,往往與消極或懶惰無關,而是你真的緊繃太久、也無力了。我也相信,你其實很期待自己能夠擁有繼續前進、好好面對生活的勇氣。假如是這樣,或許你需要的不是鞭策、逼迫自己,而是好好地學會讓自己放鬆這件事。

【用放鬆作為日常保養】

據說,這幾年各家電動車廠在研發效能卓越的電力管理系統時,都會有「藏電」的動作:刻意保留部分電力,避免電池因為完全耗竭而造成不可修復的嚴重損壞。同樣的道理,你不是要把身體磨耗到筋疲力盡,甚至生病、受傷了才允許自己休息,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刻意放鬆,讓你的身心隨時保持著「有消耗,就有補充」的動態歷程。

假如你也是一個非常負責、總是嚴格對待自己、不太能夠允許自己休息的人,衷心期待你能夠逐漸意識到兩件重要的事:

第一、「放鬆」其實是一種非常積極的行動,不僅能夠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在開放且穩定的狀態,還能為自己灌輸源源不絕的行動能量。

第二、無論如何,你都是一個值得被好好疼惜、呵護的人,而這件事情不需要由誰來允許,只要你願意,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讓自己好好放鬆。






【讀後感想】:



【用腦過度,可以喊暫停】

停不下來的負向思考、一陣陣的負面情緒又開始對你造成一連串壓力,該怎麼辦呢?

無論思緒從何處開始蔓延,假如想要善待你的大腦,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按下「暫停鍵」。一旦發現過度用腦的慣性又啟動了,就要予以中斷。

此刻,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行動,透過刺激感官來轉移注意力:
□ 拿起手邊的杯子,緩緩地喝一杯水(或飲料、咖啡)。
□ 離開當下的情境,到外面緩緩地走一走。
□ 擠一些你喜歡的洗面乳,溫柔地洗把臉。
□ 輕輕地聞一聞你喜歡的精油(或是薄荷油、香氛等等)。
□ 握拳,輕輕地敲敲自己的胸口,或者肌肉緊繃的部位。
□ 用雙手的大拇指與食指捏一捏兩邊的耳垂。
□ 閉上眼,專注地深呼吸幾次(但走路或開車時不可以閉上眼睛喔)。
□ 跟自己說:「等一下,你又開始囉。」
□ 想起某件事情時,提醒自己「好,我知道了」就好了,接著專注地做幾次深呼吸,讓注意力再次回到正在進行的事情上。

請你從這些前述這些方式中,勾選出你覺得適合自己練習的暫停法。

當然,我也鼓勵你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暫停法:____________。

無論是用身體行動按暫停,或者藉由自我對話的方式按暫停,最重要的是原則是簡單,愈簡單,愈有可能在生活中實際練習。熟練按暫停的技術,過往那種無意識用腦過度的慣性就越容易被削弱。

──#胡展誥《#刻意放鬆》

應對多慮
或者反芻思考
要刻意練習喊暫停

這不但能改善心情
停止不斷內耗
也讓我們更能專注活在當下

我自己的暫停法
就是在煩躁時起身走動
或者伸展筋骨
甩甩手也好

雖然方法很簡單
但習慣之後可以帶來立即的好處
又可以增加一些運動量
對身心都有助益

深深地祝福您
也深深地祝福自己!!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ttll5678 發表於 2023-6-2 09:26 PM

處在這個高壓的社會環境, 真的需要適當的時間,讓自己的身心都放鬆一下, 重新觀照自我,遠離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才能在這個人海中,平靜心定的走下去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