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諫逐客書 李斯
頁: [1] 2

morrishkc7 發表於 2015-5-12 10:36 PM

諫逐客書 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于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壁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踶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候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乙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感想]:李斯秦代政治家,這篇《諫逐客書》是他的文學代表作。同時,他也是中國書法史上有名的創新者,。《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

這篇文章在秦國歷史上起了很關鍵性的作用,使秦國沒有偏離軌道,繼續任用外來人才,最終也統一了天下。

文章敘述工整,華而不繁,論理得宜,堪稱是有史以來的公文典範,是一篇值得大家學習書寫論述文的好文章、好作品。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alice19981101 發表於 2015-5-14 11:04 PM

我們歷史課本有這篇耶www
寫的太好了!!!!!!!

apple1123581321 發表於 2015-5-16 11:27 AM

雖然寫得很好,但是我讀到的時候,總是不由得想到一個員工,想辦法勸老闆不要把他裁掉。

sandwade 發表於 2015-5-17 12:48 PM

看到「堪稱是有史以來的公文典範」,我笑了
{:45:}
這篇文章氣勢非凡,華美壯麗,表現得不卑不亢,於情於理算得上闡述得恰如其分,不刻意追究作者功過的話,這篇文章確實是篇佳作。

linshin 發表於 2015-5-18 11:06 PM

確實氣勢非凡,很有說服力。對偶句式也用得很好。<br><br><br><br><br><div></div>

gzdtxw 發表於 2015-5-19 11:06 PM

秦朝統一了天下,然後滅亡了。李斯做了丞相,然後給殺了。這算是《諫逐客書》的勝利,還是失敗?

dt1609 發表於 2015-5-25 01:06 AM

但最終還是被殺了...{:37:}

AGI1124 發表於 2015-5-26 04:27 PM

我們國文課本有這篇耶www
寫的太好了!!!!!!!

krh90601 發表於 2015-5-30 11:59 AM

李斯如此的才幹,讓諸侯卿客臣服了,卻被宦官趙高擊垮了

qaz06q 發表於 2015-6-28 01:07 PM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于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壁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踶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候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乙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感想]:李斯秦代政治家,這篇《諫逐客書》是他的文學代表作。同時,他也是中國書法史上有名的創新者,。《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

這篇文章在秦國歷史上起了很關鍵性的作用,使秦國沒有偏離軌道,繼續任用外來人才,最終也統一了天下。

文章敘述工整,華而不繁,論理得宜,堪稱是有史以來的公文典範,是一篇值得大家學習書寫論述文的好文章、好作品。...<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kennedy60103 發表於 2015-8-13 10:35 PM

這篇寫的挺好
國文應該要收錄諸子百家的作品
例如莊子逍遙遊之類的東西我覺得就要多方近來
才能顯得百家爭鳴阿

悼哀哀 發表於 2015-8-14 08:56 PM

可惜性格上的懦弱,招致一生以敗筆收場...

黄泽伟 發表於 2015-9-4 10:34 AM

雖然最終被殺了,但是他是為了國家付出的,我覺得錯的不是他,是生他的時代!

zxcvbn529 發表於 2015-9-11 02:45 PM

高中讀這篇時實在沒啥太大感觸
出來工作後才了解他的痛啊

gzdtxw 發表於 2015-10-11 01:21 PM

李斯的建議,在當時對秦國來說確實是正確的選擇。但秦對人才的態度,是一種極端實用主義的態度,正如法家對法律,不是尊重法律,而是利用法律。短期效果可能很好,但長此以往,人心便不在了。<br><br><br><br><br><div></div>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