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詞中之帝 李煜
頁: [1] 2

morrishkc7 發表於 2015-5-4 01:40 PM

詞中之帝 李煜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云:「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後主詞的成就如下:
一、真:
        因為後主閱世淺,所以性情真,愈保有赤子之心,也愈有真情流露。
        他所寫的都是發生在身邊的真實生活,所吐露的都是發自肺腑的情感。
二、獨創性:
李煜的獨創性首先表現在他擴大了詞的題材。打破花間詞的傳統,把自己深沉的國仇家恨納入詞作中,為詞開創新領域。
三、語言的生動、鮮明和通俗:
         李煜用白描的手法,做深入淺出的描寫,創造人人懂得的通俗語言,而同時又是千錘百鍊的藝術語言,
         真實而深刻的表現出人類最普遍最抽象的離別愁恨的情感。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做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馬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這是李煜被宋俘虜以後,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之作。從今憶昔,今昔對比,無限悲哀悔恨,無顏面對三千里山河。尷尬出降那刻骨銘心的一幕,至今猶在目前。長年生活在宮廷、貴為國主的李煜,不知道戰爭意味著什麼,也壓根想不到「干戈」會讓他成為俘虜。習慣了別人在他面前稱臣叩拜,一旦自己變成了任人宰割的「臣虜」,他怎麼也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人瘦髮白,從外貌的變化寫出了內心極度的痛苦。三國時的蜀後主劉禪被俘後表示樂不思蜀,未嘗不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而李煜卻念念不忘他的家國、山河、宮殿,很容易招致殺身之禍。就寫詞而言,這是至情至性的真切流露。

   蘇軾曾責怪李煜離開金陵時本應該向其國民謝罪,而不應該「垂淚對宮娥」。對宮娥垂淚,是李煜當時真情實事的寫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如果在詞的末尾來一番政治說教或懺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性格,藝術上也索然無味。

樂不思蜀的劉禪享盡天年,他雖然活下去了,但靈魂早已死亡。仰人鼻息,寡廉鮮恥,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李煜不屬於這一類。他有筆,富有文學才華,他可以用詞來發洩憤慨,來反抗凌辱和摧殘,來恢復自己被扭曲了的人性和尊嚴。人生悲劇的命運和藝術家的美學追求完美地融匯在一起。

最後,李煜寫下千古絕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 (978年)七夕,李煜四十二歲生日。他命歌妓在小樓作樂,含淚歌唱了這首《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太宗大怒,遂派人賜牽機藥,李煜中毒而死。李煜之死,自有其悲壯的一面。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car45783 發表於 2015-6-15 06:08 PM

謝分享                                                              

billlau1 發表於 2015-6-15 09:17 PM

我個人更喜歡蘇軾與辛棄疾之詞, 他倆一改詞婉約之風, 使詞更有活力, 境界更寛

chanfookshui 發表於 2015-6-16 01:40 PM

用字獨特不凡脫俗: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chanfookshui 發表於 2015-6-17 11:55 AM

小國寡民,武備不足,外交缺少緊密強大盟友,內政只知舞文弄墨乏善足陳,下場如此,惜哉。<br><br><br><br><br><div></div>

流觴醉風 發表於 2015-6-17 06:18 PM

好的古典文學作品
通常不需要堆砌生硬的典故 雕琢的辭藻
就可以表達出真摯的情感

alubaadoph 發表於 2015-6-20 11:08 AM

一個傑出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個的帝王,看他的詞會有心痛的感覺,所以心情低潮的時候,看了會更愁悶>\.

qaz06q 發表於 2015-6-28 11:27 AM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云:「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後主詞的成就如下:
一、真:
        因為後主閱世淺,所以性情真,愈保有赤子之心,也愈有真情流露。
        他所寫的都是發生在身邊的真實生活,所吐露的都是發自肺腑的情感。
二、獨創性:
李煜的獨創性首先表現在他擴大了詞的題材。打破花間詞的傳統,把自己深沉的國仇家恨納入詞作中,為詞開創新領域。
三、語言的生動、鮮明和通俗:
         李煜用白描的手法,做深入淺出的描寫,創造人人懂得的通俗語言,而同時又是千錘百鍊的藝術語言,
         真實而深刻的表現出人類最普遍最抽象的離別愁恨的情感。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做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馬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這是李煜被宋俘虜以後,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之作。從今憶昔,今昔對比,無限悲哀悔恨,無顏面對三千里山河。尷尬出降那刻骨銘心的一幕,至今猶在目前。長年生活在宮廷、貴為國主的李煜,不知道戰爭意味著什麼,也壓根想不到「干戈」會讓他成為俘虜。習慣了別人在他面前稱臣叩拜,一旦自己變成了任人宰割的「臣虜」,他怎麼也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人瘦髮白,從外貌的變化寫出了內心極度的痛苦。三國時的蜀後主劉禪被俘後表示樂不思蜀,未嘗不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而李煜卻念念不忘他的家國、山河、宮殿,很容易招致殺身之禍。就寫詞而言,這是至情至性的真切流露。

   蘇軾曾責怪李煜離開金陵時本應該向其國民謝罪,而不應該「垂淚對宮娥」。對宮娥垂淚,是李煜當時真情實事的寫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如果在詞的末尾來一番政治說教或懺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性格,藝術上也索然無味。

樂不思蜀的劉禪享盡天年,他雖然活下去了,但靈魂早已死亡。仰人鼻息,寡廉鮮恥,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李煜不屬於這一類。他有筆,富有文學才華,他可以用詞來發洩憤慨,來反抗凌辱和摧殘,來恢復自己被扭曲了的人性和尊嚴。人生悲劇的命運和藝術家的美學追求完美地融匯在一起。

最後,李煜寫下千古絕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 (978年)七夕,李煜四十二歲生日。他命歌妓在小樓作樂,含淚歌唱了這首《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太宗大怒,遂派人賜牽機藥,李煜中毒而死。李煜之死,自有其悲壯的一面。...<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kmtsai 發表於 2015-6-30 10:01 PM

南唐後主與北宋徽宗二人,都是文(藝)壇上的巨擘,卻也是政治軍事上的侏儒。人生憾事,莫此為甚。

qaz06q 發表於 2015-7-3 08:49 PM


後主詞的成就如下:
一、真:
        因為後主閱世淺,所以性情真,愈保有赤子之心,也愈有真情流露。
        他所寫的都是發生在身邊的真實生活,所吐露的都是發自肺腑的情感。
二、獨創性:
李煜的獨創性首先表現在他擴大了詞的題材。打破花間詞的傳統,把自己深沉的國仇家恨納入詞作中,為詞開創新領域。
三、語言的生動、鮮明和通俗:
         李煜用白描的手法,做深入淺出的描寫,創造人人懂得的通俗語言,而同時又是千錘百鍊的藝術語言,
         真實而深刻的表現出人類最普遍最抽象的離別愁恨的情感。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做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馬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這是李煜被宋俘虜以後,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之作。從今憶昔,今昔對比,無限悲哀悔恨,無顏面對三千里山河。尷尬出降那刻骨銘心的一幕,至今猶在目前。長年生活在宮廷、貴為國主的李煜,不知道戰爭意味著什麼,也壓根想不到「干戈」會讓他成為俘虜。習慣了別人在他面前稱臣叩拜,一旦自己變成了任人宰割的「臣虜」,他怎麼也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人瘦髮白,從外貌的變化寫出了內心極度的痛苦。三國時的蜀後主劉禪被俘後表示樂不思蜀,未嘗不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而李煜卻念念不忘他的家國、山河、宮殿,很容易招致殺身之禍。就寫詞而言,這是至情至性的真切流露。

   蘇軾曾責怪李煜離開金陵時本應該向其國民謝罪,而不應該「垂淚對宮娥」。對宮娥垂淚,是李煜當時真情實事的寫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如果在詞的末尾來一番政治說教或懺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性格,藝術上也索然無味。

樂不思蜀的劉禪享盡天年,他雖然活下去了,但靈魂早已死亡。仰人鼻息,寡廉鮮恥,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李煜不屬於這一類。他有筆,富有文學才華,他可以用詞來發洩憤慨,來反抗凌辱和摧殘,來恢復自己被扭曲了的人性和尊嚴。人生悲劇的命運和藝術家的美學追求完美地融匯在一起。

最後,李煜寫下千古絕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 (978年)七夕,李煜四十二歲生日。他命歌妓在小樓作樂,含淚歌唱了這首《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太宗大怒,遂派人賜牽機藥,李煜中毒而死。李煜之死,自有其悲壯的一面。...<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topandyaxn 發表於 2015-7-4 10:54 AM

或許有部分屬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並非治國之材也是其亡國主因之一

kennedy60103 發表於 2015-8-13 10:33 PM

年輕的時候更愛豪放派
辛棄疾的慈尤其霸道
更是深深愛之
長大後讀李後主
方知其才情之深
其亡國之痛

wow_hippo 發表於 2016-4-2 10:31 PM

第一次讀到李煜的詞就很喜歡,感謝網友分享!

mabad 發表於 2016-4-4 03:37 PM

好的古典文學作品
通常不需要堆砌生硬的典故 雕琢的辭藻
就可以表達出真摯的情感

beck1986 發表於 2016-4-4 04:04 PM

第一次接觸是國小的時候導師播鄧麗君的歌
一首一首,每首都好好聽,當時只覺得怎麼會有"唐詩"可以用唱的還這麼好聽
後來國中高中李後主的詞就是我裝憂鬱消遣時間最好的心靈良伴<br><br><br><br><br><div></div>
頁: [1] 2